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5日訊 濱州市將人民群眾滿意作為工作唯一標準,圍繞人民群眾對品質化、多元化、便利化的城市公共服務需求,對原有綠地、閑置地、邊角地進行綜合化利用,集中打造出一批“口袋公園”精品建設工程和服務典型案例。自2020年以來,濱州新建各類“口袋公園”172處,市城區公園綠地服務半徑服務率從81%提升至88%,城市公園綠地數量、面積、質量都得到長足發展和進步,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對高品質城市公園環境的需求。
一是規劃先行、因地制宜,以“科學布局”促進“全民共享”。在“口袋公園”規劃建設方面,濱州市既注重品質打造,更追求全民共享。《綠地系統規劃》編制時,將國家園林城市各項指標要求充分融入規劃,特別是將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作為一項硬性指標,規劃定點充分結合實際,以尊重現實、滿足群眾為基本原則,充分考慮老城區特點,采取拆違建綠、拆墻透綠、見縫插綠等形式,深度結合棚戶區改造、老舊小區拆遷、城中村改造等重點工作,充分利用改造后小片區空閑地,先后規劃建設了豐收廣場公園、金融廣場公園、光明廣場公園、三八廣場公園、桑梓園等口袋公園51處,均勻分布在老城區各居民小區周邊,使老城區“舊貌換新顏”,“口袋公園”已成為提升老城區居住環境的“點睛之筆”。在新城區注重突出整體品質提升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綜合性公園的服務功能。目前,主城區規劃建設“口袋公園”81處,“推窗可見綠,出門即進園”已成為市民群眾日常生活的真實體驗。
二是創新模式、廣納民意,以“制度機制”推動“全民參與”。在規劃設計方面,堅持“一園一主題、一園一特色”,將項目選址、主題設計等信息向社會公示,邀請市民群眾代表積極參與、建言獻策,為公園建設出主意、想辦法、提意見。同時,采取因地制宜、靈活多樣的方式,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專業團體參與公園的前期規劃設計,采取競賽模式征集設計方案,專業評審、優中選優。2022年以來,共征集群眾意見建議269條,評出優秀設計方案19個。在項目建設方面,實施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公眾參與的建設模式,在不改變綠地性質和權屬的前提下,積極與新建項目開發商對接,由項目開發商自愿投資新建或提升毗鄰原有綠化帶或街角公園檔次水平。截至目前,先后有11家開發單位主動承擔街角“口袋公園”建設任務。在后期養護上,探索實施公園管理“園長制”,將養護管理職責明確到責任單位和責任人,一園一策、量身定制養護管理方案,配置專業養護管理人員,實施個性化、精確化、規范化養護管理,目前全市設“公園園長”74名,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各類公園養護管理整體實效。
三是融入文化、彰顯特色,以“歷史要素”留住“濱州鄉愁”。注重以文化人、以德潤心,將“口袋公園”作為濱州文化展示平臺,吸收濱州當地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充分融入濱州本地文化元素,在園林景觀打造方面彰顯出濱州獨有的地域文化特色。在主城區,將“口袋公園”作為展示市域范圍文化融合的示范區域,在“口袋公園”整體設計和施工時充分融入黃河文化、孫子文化元素,讓“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等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創新打造城市IP形象“小虎濱濱”,作為城市形象的官方卡通形象,在多個口袋公園進行集中展示。同時,在城市其他節點融入“剪紙文化”“董永孝文化”等地域性特色文化,讓濱州市民在游園時能夠深刻感受到本地特色文化。在各縣市區,根據本地地域文化特色,扎實推進文化建園行動,形成了重點突出、交相呼應、共同繁榮的城市園林綠化品牌。鄒平市突出地理和產業文化特色,建成“城市剪影”“世界之窗”“瑞鶴園”等32處“口袋公園”;博興縣突出“董永孝文化”等地域文化特點以及產業發展狀況,2023年集中打造高品質“口袋公園”3處;惠民縣充分發揮“兵圣故里”文化優勢,在“口袋公園”建設打造注重融入孫子兵法文化元素,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文化的城市園林文化品牌。
四是統籌兼顧、品質服務,以“綠色顏值”轉化“民生價值”。秉持“尊老愛幼、服務大眾”理念,把充分發揮“口袋公園”輻射面廣、人群集中等特點,將“口袋公園”作為提升市民群眾生活品質的重要突破口,努力打造成為綜合服務陣地。充分考慮老年群體實際需求,在周邊“口袋公園”集中增加門球場、慢行步道等老年體育設施,增加棋盤、牌桌等娛樂設施,同時創新管理機制,實施統一管理、引入智能音箱,有效解決了老年人廣場舞和噪音擾民問題。目前,全市累計67處公園設置了老年活動設施。積極跟進兒童友好型城市創建,對部分綜合性公園和“口袋公園”進行適兒化改造,增加兒童游樂設施、提升兒童游園感受,計劃2025年以前在全市建設兒童友好公園50處,2022年評選出市級兒童友好型公園13處,讓適兒化理念貫穿“口袋公園”建設管理全過程。全面統籌各社會群體實際需要,在學校周邊的“口袋公園”增加休息設施,方便家長接送孩子時等待休息;在小區周邊的“口袋公園”增加休閑健身設施,讓小區居民出門即可“入園健身”;在人流量較大的“口袋公園”設立志愿服務站,向社會公開招募志愿者,為游園市民群眾提供志愿服務,提升市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