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30日訊 在無棣縣的海百合復原基地,各種恐龍復原模型隨處可見,從翼龍、棘龍到霸王龍,身長動輒幾十米,游客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到了中生代。這些杰作均出自壁畫家張余房以及他帶領的海百合古生物復原團隊。
“中國已命名350余種恐龍,是全球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我們有著名的熱河生物群,有羽王龍、山東龍等,不過很多人以為恐龍都是外國的。”張余房介紹,齊魯大地上有許多重大恐龍發現,如最早命名的鴨嘴龍類——中國譚氏龍、師氏盤足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發掘的第一具完整恐龍化石骨架——棘鼻青島龍、世界上最大的鴨嘴龍類恐龍——巨型山東龍等。
據了解,張余房,壁畫專業出身,曾在北京等地從事壁畫、博物館展覽創作,逐漸組建起了一支年輕的美術設計制作團隊。十多年來,他們專注于古生物復原和恐龍模型制作,堅持最嚴謹的科學復原原則,涉及多個科學領域。
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海百合的作品——赫氏近鳥龍復原模型,被作為國禮贈送給法國,備受關注。目前,海百合的作品已在全國各大博物館展出,包括國家自然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院等幾十家。海百合這個濱州團隊的終極夢想,是讓恐龍在中國大地“復活”,讓中國恐龍走向世界,讓我們的文化引領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