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25日訊 廣袤的魯北平原上,博興縣靜靜佇立著,這里是漢孝子董永的故里,仁孝與善德的基因,如同涓涓細流,悄然融入每一個博興人的血脈之中。?
“2024健康中國促進大會”上,博興縣憑借《全力打造“健康博興”擦亮縣區建設健康底色》的卓越實踐,成功入選“2024健康中國實踐案例”,成為山東省縣級單位的唯一代表。
在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大版圖中,博興縣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輝。
數字賦能,醫療服務再升級
75歲的陳大爺住在湖濱鎮姜韓村,前段時間一直感到胸悶,聽說村衛生室能做心電圖,便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前去檢查。沒想到心電圖成像直接傳到了縣醫院,馬上收到存在嚴重心梗隱患,需立即就醫的反饋。
“心電一張網”的簽約運行,實現了縣級診斷、早診早治,大大提升了基層醫療服務效率,為患者贏得了寶貴的救治時間。其實早在2020年,博興縣就被確定為“全省醫養結合示范先行縣”,一系列政策先后出臺實施,全面構建起了縣、鎮、村三級齊抓共管體系。
天剛蒙蒙亮,衣著整潔的護士從縣中醫醫院出發,前往居民家進行護理服務。縣中醫醫院創新推出了網約護理服務,居民只需在手機上輕輕一點,便能預約小兒推拿、艾灸、拔罐等專業護理項目。這一服務打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行動不便的患者帶來極大的便利,真正實現了醫療護理聯動的無縫銜接。
博興縣作為中醫藥大縣,積極探索形成了“熱敏灸+特色中醫”新模式。隨著熱敏灸機器人的正式“上崗”,灸療操作變得更標準、更均勻,傳統中醫煥發出了無限生機。全縣85%以上的村衛生室配備了中醫藥服務人才,300余名醫護人員通過了熱敏灸技術培訓考核,中醫藥事業正在蓬勃發展……
全民健身,活力博興繪新篇
走進博興縣,支脈河公園、市民文化中心沿河而建,麻大湖畔荷塘葦蕩交相掩映,打漁張森林公園黃河北依滾滾東流。周邊的居民在這里或悠閑游園、或奔跑競技,或唱響呂劇,幸福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健康與運動交織成一曲歡快的樂章,譜寫著“健康博興”的動人篇章。2023年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評選中,博興縣脫穎而出,成為全國19個上榜縣(市、區)之一,也是山東省內唯一獲此榮譽的地方。
“以前都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沒想到現在家門口能有這么平坦寬敞的跑道,每天要是不來這兒溜達兩圈,總覺得空落落的。”家住麻大湖附近的村民對修建后的濕地公園贊不絕口。
博興縣通過構建“一城一河一湖”全域化健身設施網絡,打造了1541處健身場所和近30處口袋公園,實現了城區“10分鐘健身圈”“15分鐘便民生活圈”全覆蓋,持續擦亮“一鎮一特色”體育特色品牌賽事活動,中小學強化“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學校建設,累計向國家隊、體育類高等院校輸送2000余名體育人才,大力營造“全城熱煉”的健身氛圍。
以愛之名,守護銀發歲月
今年全國兩會,“銀發經濟”成為熱詞。養老,這個承載著無數家庭溫情與期盼的話題,一頭連著醫療,一頭連著民生,博興縣通過多年實踐給出了一張描繪著家庭溫暖與社會滿意的養老答卷。
一站有一站的風景,一村有一村的風土人情。“樂安晚晴”鄉村居家養老服務項目以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為核心,讓低齡健康老人為高齡、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與精神慰藉,探索出了一種可復制、可持續的農村居家養老新模式。
一菜一湯品溫暖民生,一粥一飯嘗幸福晚年。為了解決空巢、困難、高齡老人吃飯不便問題,博興縣建設孝善食堂57處,打造了“農村幸福院+孝善食堂”“集中配餐式孝善食堂”“市場化運營”3種模式,為老人提供就餐服務。
一城一鄉寄鄉愁,一枕一榻享安康。縣中醫醫院依托自身醫療優勢啟動杏林養護院項目,以醫康養融合為核心,對接社會保障體系、創新養老服務體系、優化健康支撐體系,充分釋放銀發消費市場潛力,為老年人健康保駕護航。
在這片散發著溫暖與希望的土地上,每一顆心都跳動著健康與幸福的節拍。博興縣將繼續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探索創新,提升健康服務水平,豐富“健康+”的全面布局,為健康中國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博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