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9日訊 近年來,濱州市沾化區緊緊圍繞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加快實施雙碳戰略,積極培育新能源產業。目前,沾化區已落戶新能源項目24個,總裝機容量465.59萬千瓦,規劃布局新能源項目22個,總裝機容量685萬千瓦。如此多的新能源項目緣何紛紛落戶沾化,背后藏著哪些產業突圍的密碼?
日前,沾化區總投資30億元、裝機總容量55萬千瓦的3個新能源光伏項目集中開工,全部建成后年均發電量7.7億度,每年可節約標準煤2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67萬噸、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4000余噸。近年來,濱州認真落實“雙碳”戰略,加力搶占新能源新賽道,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新能源新材料成為全市第6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緊抓這一機遇,沾化區加快轉型,全力打造濱州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先行區。
沾化區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志鵬介紹,截至目前,沾化區已建成新能源項目125.59萬千瓦,正在推進光伏項目5個,裝機規模340萬千瓦。
如果說國家、省、市的新能源發展戰略是“天時”,那么沾化本身具有的自然資源稟賦就是“地利”。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規劃占地面積40.38萬畝,是國家黃河下游綠色能源廊道重要組成部分。
“這么大的一片土地的話,在其他地方是不可能找到的,這些鹽池也好,蝦池也好,漁光互補也好,在這個地方是大有作為,大有前途的。”中鐵二十四局橋梁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濱州潤化新能源有限公司項目負責人李偉文告訴記者。
“天時”“地利”皆已具備,此時“人和”顯得更為關鍵。沾化區持續優化項目審批,壓縮審批時限,全流程實行幫辦代辦服務,全力做好要件要素準備,各部門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服務圍著項目轉”,積極做好項目申報、電網接入重點工作,推動形成簽約項目拼落地、開工項目趕進度、投產項目搶達效的工作閉環。
沾化晴陽150MW光伏發電項目負責人王強說:“需要辦理的一些手續,包括用地的選址,各個部門,不管是行政審批服務中心,還是發改局,還是國土局,對我們的手續辦理都給予了非常大的支持,幫我們辦理辦齊了用于項目申報的所有手續。政府部門的服務意識也是非常強的,對我們企業來說的話,盡量讓我們少跑腿,服務到家的一個理念,讓我們感受到了政府的服務熱情和辦事理念。”
服務要到位,產業配套更得跟上。沾化區引進光伏裝備制造企業4家,目前有6個項目正在穩步推進,涉及電池片、光伏逆變器、智能支架、儲能等產業。
“加快推進海泰新能電池片、巨電新能源鋰電池、陽光電源逆變器、庫納支架等產業鏈項目,延長光伏裝備制造產業鏈條,為新能源項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撐。”沾化區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志鵬告訴記者。
天時地利人和,極大地鼓舞了投資者的信心。如今,在沾化北部的廣袤土地上,一座座風電塔迎風旋轉,一排排光伏板熠熠生輝,曾經的鹽堿灘涂,產生了嶄新的經濟效益,煥發出蓬勃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