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国产深夜男女无套内射,日本特黄特色AAA大片免费

全部

2021年春節假期無棣文旅市場穩步復蘇

來源:濱州網

作者:

2021-02-19 08:40:02

今年春節假日,是2021年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迎來的首個長假。在“就地過年”倡議下,無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文化旅游產品供給,線上線下精彩活動同步開展,重點監測的無棣古城、吳式芬故居、碣石山、貝殼堤、黃河島、清波煙雨、北海鳳鳴濕地公園、縣文化中心等八大開放景區穩步復蘇。文旅市場秩序井然,游客吃得放心、行得順心、玩得開心,未發生一起游客旅游投訴及旅游行為安全事故。據不完全統計,春節假日七天,我縣共接待游客48.9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7億元,同比2019年增長10%,為疫情后首現提升。主要呈現以下五大亮點:

一是疫情防控成常態,旅游安全放首位。春節期間,疫情防控工作被放在首位。牢固樹立“隱患就是事故”的防控理念,貫徹落實2021年春節全國、全省、全市文化和旅游假日市場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縣委書記丁鋒、縣長鄭振亮、宣傳部長蘇洪德、副縣長李莉對假日市場工作全面部署,局長郭文江現場督導檢查,文化旅游執法大隊全程跟蹤排查。強化客流分析研判,用心用力做好春節假日疫情防控、產品供給、安全管理、市場監管、應急處置等各項保障工作。強調事故報告制度,遇突發事件立即報告,不可遲報、瞞報、漏報,確保春節期間全縣文化和旅游市場安全有序、文明規范、歡樂祥和。

二是“年前預熱+線上云演出”成為“就地過年”的最大亮點。為宣傳疫情期間就地過年,縣文化館專題拍攝了公益宣傳片《就地過年 隔城不隔愛》。為豐富全縣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營造團結、喜慶、祥和的良好節日氛圍,縣文化館年前預熱,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組織開展了“文化鬧新春 歡樂過大年”看演出、看電影、觀展覽、賞民俗、做手工、品書香、送春聯、非遺項目體驗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惠民活動,

無棣縣融媒體中心開辟《@無棣在外游子 感謝春節不回家的你》和《主播走進新崗位︱最香年夜飯》專欄,廣泛征集在外無棣籍游子視頻,為他們搭建了思念家人、祝福家鄉的心連心平臺,得到游子們紛紛點贊。2月4日現場直播2021年無棣縣“文化鬧新春 歡樂過大年”系列活動開幕式,讓廣大市民和“就地過年”留棣人員足不出戶,在手機上就能享受一道精致的“文化大餐”,邀您“藝”起過大年。

無棣縣圖書館開展“線上過大年”給廣大讀者送“福”字、全民古詩詞挑戰賽和第三屆全省青少年讀書故事會等20余項春節系列活動;該縣文物所和博物館“牛畫話牛”在“三館三廳”(張镈紀念館、王仲武藝術館、李山美術館、木板年畫精品展廳、無棣歷史文化展廳、千年書畫展廳)組織開展了“逛展廳 過大年 學知識”和“小小講解員”招募活動“互動活動。縣旅游攝影協會推出“新春云拜年 | 金牛獻瑞 文旅大咖寄語獻歌:我在無棣為你祝福”活動。

三是“游古城·憶鄉愁”成為今年文旅融合的交匯點。古城景區招商引進的山海文旅集團在景區內充實了兒童游樂設施和美食體驗項目,滑雪場和網紅橋上的親子游絡繹不絕,特別是夜間的燈光秀成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點,初一與初五游客量近6萬人次。碣石山景區新年爬山登高祈福、免費開放的清波煙雨景區吸引了眾多周邊自駕游客,縣文化中心提前舉辦的“線上過大年”活動也增強了節日氣氛。黃河島景區因外部道路修整、景區索道檢修造成游客大幅減少,但廣闊的自然濕地風光依然吸引了一部分熱愛攝影和喜歡貼近大自然的游客。

四是賞杏花點暖春節氣氛,親子采摘游成為鄉村游的最大賣點。春節期間,有采摘體驗的農家樂最受歡迎,大齊冬暖大棚賞杏花、古桑園的大棚桑葚、潤春家庭農場的草莓、源圖農場的西紅柿、雙堠村香菇等大棚采摘和鹽田蝦系列海產品市場持續升溫,吸引了一撥又一撥帶孩子出行的游客,點燃了鄉村游激情。

五是“文明旅游 有序參觀”成為今年廣大游客的共識。認真分析研判假日市場安全形勢,縣文明辦提出“弘揚文明新風 歡度祥和春節”倡議“過好六個年”(強化防護過健康年、安全第一過平安年、摒棄陋習過文明年、豐富生活過文化年、健康環保過綠色年、尊老愛幼過愛心年),嚴格進行活動管控,實行“小型、分散、多樣”的組織方式,進一步細化現場管理措施,嚴防人員聚集,重點A級景區、大型公共文化場館等單位要認真落實“限量、預約、錯峰、掃碼、測溫、登記、戴口罩、“一米距”的開放要求,廣大游客主動認領、有序排隊,在接受做好疫情防控后進入景區,整個假期未發生一起不文明旅游和投訴問題。

[責任編輯:楊凡、卜新]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版權所有: 齊魯網 All Rights Reserved
魯ICP備09062847號-1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150300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37120170002
通訊地址:山東省濟南市經十路18567號  郵編:250062
技術支持:山東廣電信通網絡運營有限公司